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检测项目 > 其他
γ-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试剂(盒)*(GPNA底物法)检测

γ-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试剂(盒)*(GPNA底物法)检测

发布时间:2025-04-27 20:46:23

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,在γ-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试剂(盒)*(GPNA底物法)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,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,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。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,以客户为中心,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,为客户提供检测、分析、还原等一站式服务,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。

γ-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试剂(盒)(GPNA底物法)的临床意义

γ-谷氨酰基转移酶(γ-GT或GGT)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的酶类,主要分布于肝脏、肾脏、胰腺及小肠等器官的细胞膜上。在临床诊断中,血清γ-GT活性检测是评估肝胆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,尤其对肝胆疾病(如胆汁淤积、肝炎、肝硬化)、酒精性肝损伤及药物性肝毒性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。GPNA(γ-谷氨酰对硝基苯胺)底物法因其灵敏度高、特异性强和操作简便等特点,成为目前实验室广泛采用的检测方法。

检测项目与临床适应症

γ-GT检测主要用于以下临床场景:

1. 肝胆疾病筛查:γ-GT水平升高常见于胆汁淤积、胆管炎、肝癌等肝胆系统疾病,尤其在慢性肝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。
2. 酒精性肝病监测:长期饮酒导致肝细胞损伤时,γ-GT显著升高,是酒精性肝损伤的敏感标志物。
3. 药物肝毒性评估:某些药物(如抗癫痫药、抗生素)可能引发肝损伤,通过动态监测γ-GT可及时干预。
4. 肿瘤辅助诊断:胰头癌、肝癌等肿瘤可能导致γ-GT异常升高,结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可提高诊断准确性。

检测方法:GPNA底物法原理与步骤

GPNA底物法基于酶促反应动力学原理,通过连续监测反应产物的生成速率计算γ-GT活性。具体步骤如下:

1. 反应体系配置:试剂盒中通常包含GPNA底物、甘氨酰甘氨酸(受体)、缓冲液(pH 8.2-9.0)及稳定剂。样本(血清/血浆)与试剂按比例混合后启动反应。
2. 酶促反应:γ-GT催化GPNA中的γ-谷氨酰基转移至甘氨酰甘氨酸,生成对硝基苯胺(pNA)。
3. 比色测定:在405-410nm波长下,pNA的吸光度变化率与γ-GT活性成正比,通过分光光度计动态监测,计算酶活性单位(U/L)。

该方法采用双试剂设计(R1为缓冲液,R2含底物),可有效避免内源性干扰,提高检测准确性。

检测标准与质量控制

γ-GT检测需严格遵循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(IFCC)推荐标准,并实施以下质量控制措施:

1. 校准与溯源:使用IFCC认证的校准品进行定标,确保结果可追溯至参考方法。
2. 线性范围验证:试剂盒的检测线性通常需覆盖5-1000 U/L,高值样本需稀释后复测。
3. 精密度要求:批内CV≤3%,批间CV≤5%,通过低、中、高值质控品每日监控。
4. 干扰物控制:溶血(Hb<0.5g/L)、脂血(TG<1500mg/dL)及胆红素(<30mg/dL)需在允许范围内。

实验室应定期参与室间质评(如CAP、卫生部临检中心项目),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与可比性。

检测资质
CMA认证

CMA认证

CNAS认证

CNAS认证

合作客户
长安大学
中科院
北京航空航天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